黑龙江省寒区园林植物种质资源开发与景观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归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厅主管,位于哈尔滨市香坊区和兴路26号东北林业大学,汇聚了一批引领风景园林学科发展的科技人才,并在近半个世纪的不屑努力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科技成就。拥有园林植物研究室、种质资源研究室、生态规划与生态修复研究室、景观设计中心、功能性草坪研究中心和风景园林工程研究室等平台。场地建筑面积1650平方米,科研用房面积为1100平方米,实验室仪器设备总台(套)数超200余件。
实验室由皇冠体育官网管理,设实验室主任1人,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1人(外聘),联系人1人,依托于风景园林学科相关实验室及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开展研究工作。实验室管理制度建设按照学校实验室相关规定执行,同时结合实验室工作特点完善了实验室相关制度,以实施项目管理的方式对进入本实验室人员进行管理。
实验室固定人员42人,其中正高职称12人、副高职称16人、博士学位30位。并有教育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入选者1人、国务院学位办风景园林学科评议组成员等国家学术组织任职7人。实验室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校外老师进入研究团队,现有兼职博士生导师2人,兼职硕士生导师27人。同时,邀请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的Gail Hansen教授、加拿大蒙特利尔植物园的Gilles Vincent博士、美国克兰姆大学的罗宏教授加入实验室的研究队伍,在植物景观设计、观赏植物抗性分子育种及植物生态修复等方面开展科研合作。
园林植物应用方向,结合寒区绿化需求及特有花卉资源优势,重点开展花卉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引种驯化、繁育及应用研究,以提高寒区植物观赏品质为目标,对重要花卉地被菊、鸢尾、百合等进行花色、花香等遗传改良,并开展了遗传规律及调控机理研究,注重植物造景理论与技术、功能性植物选择与评价。
园林植物种质资源的收集与开发方向,以提高园林植物观赏品质为目标,以观赏植物资源为对象,研究其观赏性状的遗传规律及调控机制,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利用的途径和方法,种质资源的分类、特性、引种驯化及良种繁育与推广,并对重要植物资源进行遗传改良及新品种培育,实现种质资源创新和产业化生产。
园林植物逆境生理与分子育种方向,聚焦于园林植物抗性机理研究,以北方寒区特色观赏植物、耐逆能源草本为对象,挖掘潜在的抗逆(盐碱、冷、干旱胁迫及重金属胁迫)机理及响应机制。利用生理学手段并结合转录组学、蛋白组学和代谢组学技术开展原创研究,首次明确了植物早期幼苗建植过程中子叶的耐逆生理功能,更新以往人们对子叶仅局限于贮存与供养的认知。
景观生态规划与生态修复方向,对寒区资源型城市监测、评价与生态修复技术展开深入研究,以维护人类居住和生态环境健康与安全为目标,立足北方寒区城市和资源型城市植被特点和植物应用现状,研究以植物配置与造景为主体的景观生态规划的相关理论、城市生态评价以及植被生态恢复方法。在区域尺度上进行生态格局与演变、资源型城市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和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
①实验室与澳大利亚西澳大学设计学院的Maria Ignatieva教授建立长期科研合作。与美国华盛顿大学建筑学院Jeffrey Hou教授建立良好的学术关系。
实验室与中国林科院、中国农科院、重庆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等多家高校、研究机构和学术组织保持了良好的合作交流。与博大绿泽、中建五局、锐里教育、笛东、一森生态、广州山水比德设计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嘉懋园林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北林苑景观及建筑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等国际、国内知名公司开展项目合作。优化实验室“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学术环境,提升实验室国内影响力。实验室还通过互派人员、共享平台、学术研讨等形式与国内协作单位开展合作,建立良好合作关系。
实验室持续保持与黑龙江省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自然资源部第二地理信息制图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和东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的六方合作协议。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加快培养东北国土空间规划与城乡建设发展急需的创新人才。